中国医学新闻网首页

研学旅行不该只剩下生意

2023-08-31 10:09:41 来源:山西日报

  今年暑假,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升温。一拨拨小学生、中学生顶着烈日出现在旅游景区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大学校园。因为赶上了假期旅游高峰,父母们承担着不菲的费用,孩子们早出晚归,有些研学旅行最终成了拍照打卡,这样的结果恐怕只有举办研学项目的机构没有失望。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承载着美好愿景的研学不该只剩下生意。

  在某社交平台上,关于研学的吐槽比分享心得体验多了太多。褪去滤镜,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,孩子们的真实研学现状往往是排队几小时,等不到故宫的门票;参观名校,只是在清华大学门口拍照;凌晨2点起床,远远地看看天安门升旗,下午再转战爬长城……“走最极限的行程,听最敷衍的讲解。”一网友对孩子们研学旅行的评价得到不少人的认同。

  读书与行路,二者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。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。早在2013年,国务院就提出过“研学旅行”概念,后来在2016年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中,国内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。此后,研学旅行蓬勃发展。但发展过程中,研学机构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,把本该带给孩子们对诗和远方美好想象的研学旅行,做得肤浅、粗糙、无趣。另一方面,“欠了孩子三年的旅行”“逐梦北大,励志清华”“给孩子一个精英童年”……机构的宣传话术让陷入“暑假焦虑”的家长们毫无还手之力。

  机构的算盘、家长的焦虑,研学行业似乎渐渐变了味道。当它被商家当成赚钱的工具,当家长们盲目跟风报名,当孩子们被迫接受高强度的活动排期和低质量的服务时,研学旅行就失去了原本的教育价值。

  据了解,全国现有超过5000家“研习营”“夏令营”等相关企业,总体规模未来可望超千亿元。研学市场广阔,大有可为,但如果继续舍本逐末、粗制滥造,怕是难有未来可言。

  期待有关部门为研学旅行“立规矩”,并细化监管责任、完善监管机制,对“价高质低”“游而不学”等乱象进行严厉打击。

  对于家长,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,不能只依赖短期的研学活动实现孩子的成长,应该长期、持续用心陪伴,让孩子真实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。

  总而言之,研学旅行不该只剩下生意,要有立德育人的使命感,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潜能,才能让研学旅行回归它的初衷,这个市场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。

责任编辑:辛文返回首页>>
分享到:
0

相关新闻

友情链接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